产品中心
1988年,某个晚上。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苏联驻联合国代表处的一间办公室里。
办公室的其他同事早已下班,谢尔盖从壁柜里拎出一瓶伏特加,独自一个,望着曼哈顿的辉煌夜景,三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付道:
“我生在莫斯科,从小就是学霸,国际关系专业高材生,会说多种语言。自打当上外交官,奉派来到美国,七八年已过,见识了多少国际大佬。可如今年近四旬, 还是一个小小的处级参赞,天天伺候大使,鞍前马后,名又不成,功又不就,这官僚体制的门槛如此之高,何时才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这首诗写了不到俩月,小谢时来运转,被提拔为苏联外交部国际经济关系局副局长,晋升局级干部,回国赴任,多少有了底气。
谢尔盖的仕途顺风顺水,从副局长做到外交部国际组织局局长局长,再到全球事务司司长和副部长,以及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大使。
2004年,在他54岁的时候,终于坐上外交部的第一把交椅,成为国际外交舞台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
面对麾下统领的俄罗斯驻各国使节,喜欢写诗的新外长,一搬进部长办公室便欣然命笔,又写了一首语重心长的《大使令》(ПОСОЛЬСКИЙ ПРИКАЗ):
从2004至今,这位热爱诗歌,写诗,弹吉他唱歌,踢足球,是莫斯科斯巴达克队的粉丝,并且烟瘾很大的俄罗斯外长,已在这个岗位上连续干了十八年之久。
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他一直在国际舞台上捍卫我国的利益,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他:
据一些消息来源称,他的父亲是第比利斯(格鲁吉亚首都)的亚美尼亚人,名叫卡兰塔罗夫。 据了解,他的母亲卡莱里亚·巴里索芙娜·拉夫罗娃,是莫斯科土生土长的俄罗斯人。 但俄罗斯外交部网站显示,拉夫罗夫是俄罗斯人(拉夫罗夫这个姓,猫先生体育显然更像是母亲娘家那边的姓氏)。
他以出色的演说家著称,同时也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人,不仅能成功地与外国同事讨论世界问题,还能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拉夫罗夫是世界上最酷的部长。 这没什么好争论的! 人们只能对外交部长斯巴达式的克制感到惊讶,因为他经常面临对手如此公开的漠视和误解。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以足够的尊严坚持下去。 拉夫罗夫搞外交是真正的专业!
倒是拉夫罗夫本人有一次对采访他的记者说,他是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情况下长大的。
当然,这里所谓的“大棒”,并不是字面上的意思,因为他小时候从未被父母打过。拉夫罗夫回忆说,“我的父母用一句话抚养我长大,他们可能是善意的,但有时对我说话非常严厉,就像一根棍子,令我不敢掉以轻心”。这位俄国外长后来自我分析,他个性中优秀的一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母亲的遗传和正确的鼓励。
也有报道说,早年拉夫罗夫的父母都在原苏联外贸部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出差,所以拉夫罗夫小时候和外祖父母住在莫斯科地区的诺金斯克市。他的外公是火车站站长,外婆是医院的护士。
拉夫罗夫中学时期,因成绩优异获得过学校奖励的一块银牌。他英语学得很好,最喜欢的科目是物理,当时的理想是,将来考入从事核工业研究的大学或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但最终却被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MGIMO)录取,并于1972年毕业。
在国际关系学院,拉夫罗夫除了本专业之外,还熟练掌握了法语、英语、僧伽罗语等三门外语。
大学三年级时,身高1米85,英俊挺拔,学习出色的拉夫罗夫,被本校语言学院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看上,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起了恋爱。不等拉夫罗夫毕业,两人就趁热打铁地结了婚。
后来,玛丽亚在一次采访中坦承:“我对这个有前途的学生一见钟情。当他在派对上拿起吉他一曲唱罢,微微喘息时,女孩们都疯了。”
也难怪:一个身材高大、魁梧健壮的帅哥,弹着吉他,读着自己的诗,几乎是所有学生关注的对象。而拉夫罗夫的选择,令人羡慕地落在了谦逊的俄语和文学老师玛丽亚身上。
谢尔盖·拉夫罗夫的个人生活非常稳定,50年来没有改变过。这是他和夫人玛丽亚一起出席宴会的照片,两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是俄罗斯政坛有名的模范夫妻。
拉夫罗夫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苏联外交部。由于拉夫罗夫在大学掌握的僧伽罗语,是那个时代南亚岛国斯里兰卡唯一的官方语言,所以他在外交部南亚司培训学习了一个月,就被派往苏联驻斯里兰卡大使馆。拉夫罗夫从随员做起,后来担任拉菲克·尼绍诺夫大使的翻译、秘书和私人助理。
“我在斯里兰卡度过了四年,每周六、周日,同事们都聚集在使馆俱乐部,一起打体育比赛,还一起看电影。”拉夫罗夫回忆说,“有一天,一条小毒蛇爬进了我在一座旧楼里的办公室。那里的空调嵌在墙上,有一些缝隙,这条蛇爬了进去。但我和同事很快就把它消灭了——这成为我在斯里兰卡的岁月中最生动的记忆之一。”
拉夫罗夫的妻子玛丽亚是个安静温顺的女人,性格与她善于交际和自信的丈夫完全相反,但并不妨碍夫唱妇随。从拉夫罗夫去斯里兰卡获得第一份海外工作开始,玛丽亚就跟着丈夫远走高飞,默默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一直到拉夫罗夫升任俄罗斯常驻联合国大使,玛丽亚也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俄代表处,干点图书管理的小活,同时担任“妇女俱乐部”的负责人。
在媒体看来,对于外交官丈夫纷繁复杂的社交场合,玛丽亚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和智慧。
1982年,拉夫罗夫派驻联合国的第二年,他和妻子唯一的女儿叶卡捷琳娜在纽约出生。
女儿在美国长大,毕业于曼哈顿西区的名校德怀特学校,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然后在伦敦的一所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在伦敦,外交部长的女儿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剑桥大学毕业生亚历山大·维诺库罗夫。他们于2008年结婚。婚礼庆典在俄罗斯联邦总统行政接待处举行。
叶卡捷琳娜先后在一家燃气公司和伦敦艺术画廊的莫斯科办事处工作,管理英国拍卖行佳士得的俄罗斯分公司,然后在销售智能艺术品领域开展了自己的业务。拉夫罗夫的女婿成为俄投资公司马拉松集团的所有者,也是多家制药公司的共同所有者和合伙人,拥有药店和连锁餐厅,以及健身俱乐部等产业。
与很多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孩子一样,拉夫罗夫这位漂亮的俄国外长千金,因为长期在美国和英国生活,至今不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根据俄罗斯网站的信息:拉夫罗夫成为外交部长后,国家在莫斯科的一条胡同里为他和夫人分配了一套服务式公寓。妻子玛丽亚拥有一辆斯柯达 Superb轿车。拉夫罗夫没有私人交通工具,但在莫斯科市中心拥有一套公寓,面积为247平方米。夫妻俩还在莫斯科附近的风景区茹科夫卡村共同拥有一座499平方米、占地28英亩的三层豪宅。
2020 年,有关“业内人士”发布了一份调查,列出了拉夫罗夫拥有的房地产,总成本估计为6亿卢布。而这位外交部长直到 2014 年才成为所有者,当时他们夫妻的总收入为 450 万卢布。因此,他们需要 100 多年的时间才有能力获得这处房产。
应记者的要求,外交部回复说:拉夫罗夫外长的收入申报一切正常,进一步调查没有意义。
二战之后70多年来,从过去的苏联到如今的俄罗斯,在其历任外交部长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葛罗米柯。自1957年赫鲁晓夫时代到1986年的戈尔巴乔夫时代,葛罗米柯担任外长,长达28年,成为世界上任职时间最久的外交部长。
在前苏联时期,体制内的人差不多都长出了一层厚厚的保护壳。那时苏联外交界与外部世界的任何联系都十分敏感,外交官的生存秘诀就是说「不」,当你说「不」时,你就安全了。而葛罗米柯也不例外,其特色鲜明的“保护壳”,就是无数次强硬地对西方说“不”,因此他被西方外交圈称为「Mr.No」不先生。
有人分析:正是这层“不”外壳,保证了葛罗米柯在深不可测的政坛如鱼得水不会沉没。
无独有偶,葛氏去世及苏联解体20年后,又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外交精英拉夫罗夫,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公认的不先生。
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同事指出,挑战越困难,拉夫罗夫就越热切地加入战斗,表现出智慧、机智和对该主题的出色了解。 而他的攻击,据称是由不节制引起的,实际上总是表达克里姆林宫的独家官方路线,并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举动。
尽管在与同事打交道时,这位外交官有时会放肆。 例如,据英国记者称,在与英国外交部长戴维·莫利班德就南奥塞梯冲突的谈话中,拉夫罗夫允许自己在讲话中出现亵渎的成分。他还曾称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为“歇斯底里的女人”。
众所周知,拉夫罗夫认为 1990 年代对他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失去的时间,也是一个受到不公平羞辱的时期。 然而,到2000年代,根据他的坚定信念,俄罗斯获得了内力、实力和潜力,猫先生体育这使得奉行自信和可靠的外交政策成为可能。
有一次在日内瓦的记者招待会上,格鲁吉亚(该国2008年与俄罗斯交恶,被俄爆扁了一顿)新闻代表团的几位女记者,向拉夫罗夫提了个让他不爽的问题。结果被粗声粗气地回了句:“姑娘们,你们有病!”老拉说罢,转身就走,留下一堆媒体人在那里凌乱。
一般来说,在国际交往的大政治舞台上,没有个人同情的空间。 但总有评估外交官们的个人行为风格。 一个人可以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对手,但仍然看好他们的策略和手段。
拉夫罗夫就是这种情况。 这位很多人都对其“爱恨交织”的部长因其外交才能而受到尊重。
例如,在一次外交政策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发展中国家外长称拉夫罗夫为当今最有效率的外长之一。
有媒体指出,拉夫罗夫由于经常说“不”,以固执著称,从而被西方描述为“消极英雄”。 迄今为止,他已经与五任美国国务卿打过交道,每个人都在老拉手上吃过苦头。 只有已故的奥尔布赖特深情地记得他,但她说自己早已退休,所以“幸运”地不必再与拉夫罗夫举行会谈。
其一,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2008 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与拉夫罗夫会谈,讨论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冲突的解决办法。两人对话中,可能是米利班德咄咄逼人的态度惹恼了拉夫罗夫,后者忍不住发了脾气,气呼呼地飙出一句粗话:“是谁?敢来教训我!”
其二,当年在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期间,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一次与俄罗斯等国举行的秘密会议上,被拉夫罗夫的坚持否认俄罗斯未从格鲁吉亚撤军的指控所激怒,一气之下直接扑向拉夫罗夫,抓住其衣领,骂他是骗子。 两人差点大打出手,工作人员赶紧拉开——维基解密援引泄露的外交文件,报道了这桩令人大跌眼镜的趣事。
也有相反的例子——对拉夫罗夫印象最好的,是奥地利前外长乌尔苏拉。拉夫罗夫曾在传说中的普希金咖啡馆附近拿着一大束黄色鲜花,温馨浪漫地欢迎她的到来。女外长过后便经常称拉夫罗夫为“世界舞台上最聪明、见多识广、最受尊敬的外交政策参与者之一”。
早在此番俄乌爆发大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俄实施凶狠的极限制裁的七八年前,拉夫罗夫在其职业生涯中就已经历过非常艰难的一年。
那是2014 年,乌克兰的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马来西亚一架载有近300人的波音777客机,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被导弹击落,乌克兰政府指责说,这起令人发指的事件,是俄罗斯军方所为,或者是俄军方支持下的武装蓄意制造的。俄罗斯则把矛头直接指向乌克兰政府,指责乌政府故意击落客机,进而嫁祸给俄罗斯和乌克兰武装,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随后,俄罗斯对顿巴斯叛军给予军事和财政支持。而西方主要国家不承认克里米亚公投并入俄罗斯的合法性,从此开始对俄实施经济制裁。
不仅如此,俄罗斯在八国集团中的成员资格也被暂停,在最高政治圈中,人们甚至谈论剥夺俄罗斯联邦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宜之计。同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大会上,拉夫罗夫概述了该国外交政策,强调任何向俄罗斯联邦施压的企图“都是徒劳的”。
如今,面对西方世界空前猛烈的全方位围追堵截,不彻服俄罗斯势不罢休的“九阴白骨爪”,早已在外交场合练成“金刚不坏之身”的拉夫罗夫,一边马不停蹄,接连出访中国和印度,找自己的“兄弟伙”撑腰,一边轻蔑地告诉美国和北约:制裁是你们西方无能的表现,还有什么招数?只管使出来吧!
从年轻到现在,拉外长尽管公务繁忙,但写诗的雅好一直保留着。他当了部长之后,曾经为简称MGIMO的母校——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写了一首赞美诗式的校歌。歌中写道:
2016年,诗人拉夫罗夫因“忠于职守,服务祖国”,荣获俄罗斯联邦作家联盟颁发的“帝国文化”奖。
多才多艺的拉夫罗夫,除了写诗,还喜欢弹着吉他唱歌。他声音浑厚,略带沙哑,唱起歌来悦耳动听。早在学生时代,他便以勇敢而深沉的嗓音征服了很多女孩子。后来的业余时间,他会愉快地演唱维索茨基最喜欢的浪漫歌曲。
猫先生体育
节假日休息,只要有可能,拉夫罗夫就会去他的乡间别墅,磨一把斧头,选择坚固的原木,挥斧砍柴,然后——继续!
除此之外,拉夫罗夫喜欢冒险。 因此,他最喜欢的运动之一是漂流。 从学生时代起,他就对在陡峭的山区河流上漂流产生了兴趣。到现在72岁了,仍然兼任俄罗斯全国赛艇激流回旋联合会的主席。
身为世界级的公众人物,拉夫罗夫给人的印象总是衣冠楚楚,气宇轩昂:一套完美合身的西装、一件白色(或蓝色)衬衫、一条没有图案(或带有最小圆点图案)的淡色领带、黑色经典系带的皮鞋。
下图为2021年3月22日,拉夫罗夫访华期间游览桂林时留影。七十开外的年纪,身材还保持得这样挺拔,确实应该为他点赞!
有报道说,如画的漓江,醉人的山水,在游船上,长条桌就摆放在甲板,俄罗斯外长与中国外长王毅边吃边聊。
心情很好的拉夫罗夫,领带也不打了,带着随从畅游漓江,远处游船如织,游客们纷纷向俄罗斯客人呼喊致意,拉夫罗夫等人也微笑挥手呼应……
妥妥文艺范儿的拉夫罗夫,也有不注意形象的时候。比如有一年他访问蒙古国,下机走上红地毯,在蒙古国家元首格道尔吉陪同下,检阅仪仗队时却穿着牛仔裤,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于是有舆论批评说,如此高级别的国宾穿着这样随便,就是对蒙古人民的不尊重(甚至是对他们的侮辱)。
但也有俄罗斯媒体为其辩解称:这也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外交官真正工作精神的证明。
与上述偶尔不拘小节的行为相比,拉夫罗夫还有一个终身不改的不良嗜好,在外交界广为人知——那就是抽烟。通常不管在什么地方,他都会随身携带一个烟灰缸。外媒称他是“资深重度烟瘾人士”,其实用中国的大白话说,就是“老烟鬼”的意思。
他当然也喜欢喝酒,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忠实粉丝。当年他在联合国工作期间,拉经常光顾代表休息室(UNSC 酒吧),在那里他啜饮苏格兰威士忌并抽烟,因此完全无视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禁烟令。 气得安南亲自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再大楼里吞云吐雾,即使在休息室抽烟也不很妥。
他掏出一根烟来,点上火慢悠悠地说:“哎——老兄,你别忘了,秘书长只是主持工作,而联合国大楼属于全部会员国。”
哈!这就是顶级外交官拉夫罗夫的故事。一个聪明的政治家,一个有趣又有个性的俄国大爷。不知道读者看了这篇文章感觉如何,反正我挺喜欢他。
正如俄罗斯媒体所言:拉夫罗夫是一个真正的男人,如果我们的政治中有更多这样的人,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也不会被西方压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