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emc易倍

更多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邮箱:admin@zhenjuyuan.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 emc易倍 > 成功案例

EMC易倍还没躺平的文旅人给你几个成功案例参考一下

浏览次数:975 发布时间:2022-12-19 11:11:05

  我坚信,一部分变革成功的旅行社能长期存活,并在疫情过后,得到快速的发展。

  纸上谈兵久了,有些朋友不太相信我说的,行业这么艰难,这样的案例真的存在么?

  当然存在,借助我所在行业社群的人脉,这两年接触到了不少真实案例,并跟他们做过深入的交流。

  流量是所有企业生存绕不开的话题,不管你是做线上还是线下业务,开个餐馆也需要美团导流。

  从最早的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到百度称霸的搜索引擎,再到阿里和京东崛起的电商平台。

  当下最大的流量入口是自媒体平台,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人力有限的中小旅企,我要选择哪一个呢?

  我爱人是一个小红书重度用户,日均2小时,身为专业普拉提教练的她,器材、服装、工具的选择,都在小红书看笔记。

  这个案例的主角K也看到了这一点EMC易倍,用他的原话来说,做自媒体的第一步,首先要从平台筛选开始。

  小红书天生的“工具”属性,决定了它的用户目的性更强,就像我们使用淘宝一样,不想买东西是不会打开的。EMC易倍

  登录小红书的用户比如我爱人,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如果你能解答问题,再推荐产品,就是顺水推舟的事了。

  我们都知道小红书的主要用户是女性,我们还知道家庭旅游消费决策权也在女性手里。

  他告诉我,在去年南京疫情之前,小红书单月营业额过百万没问题,但收获最大的并不是直观的数据。

  通过小红书平台,他们接到了一些特殊客户,不乏一些行业独角兽,比如在海外非常有名气的“希音”。

  进入2022年,海南疫情期间同样业绩被清零,但4月底赶上五一黄金周,又做了一些业务。

  虽然和往日不可比拟,但对行业的信心建立起来了,通过小红书又承接了一个高端定制活动。

  第四步,打造产品矩阵和营造情绪氛围,无论从海报设计、还是视频、图文输出,都要将消费者引导到美好生活的情绪氛围中去。

  营造幸福、营造愉悦、营造轻松和营造对未来的憧憬,才是一个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

  去年我飞行了3万公里,走过了全国很多地方,其中不乏内蒙西藏青海这样的偏远地区。

  这些地区的同行,都会抱怨同一个问题,我们这里因为气候问题,季节性太强了,没有疫情一年也只能经营几个月。

  没错,这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有一句话不是说EMC易倍,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

  我其实也在疫情后考虑过转行,咨询了我一位前同事、资深HR专家,她建议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尤其是在40+这样的年纪。

  他们是注册于西宁的青海地接社,主营业务是以骑行为主的户外旅游产品,多年来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青海一年的可经营时段,就是6789四个月,国庆节一过,很多酒店、景区就开始放假了。

  Y没有死守青海,而是审时度势,结合团队的可迁移能力,把最擅长的户外游产品搬到了其它省份。

  新库公路是自驾游的圣地,其实也适合骑行,根据天气情况,每年6月开放到10月结束。

  如果说独库公路的运营时长不比青海多,那海南环岛骑行产品的季节,刚好跟大西北是对冲的。

  我去年12月已经去万宁体验过他们的产品了,非常棒,保持了他们一贯的专业水准。

  我只能说,我这个自诩为做出境游高大上产品的旅行社老板,才知道原来国内地接社一年营业额能做这么大。

  以2019年营业额作为参照,他们在2020年同比下降了68%,但2021年同比2020年却增长了51%。

  先说Y做错了什么,马云不是说,EMC易倍成功的经验往往难以复制,但别人掉过的坑是可以避免的。

  他们第一次转型是尝试周边游,组织青海客源游本省,后面发现太卷了做不进去,仔细核算后就果断放弃了;

  第二次转型是短视频,每天剪辑视频发布到自媒体平台,坚持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什么起色;

  第三次转型,就是增加新的目的地和产品品类,运营下来收益比较可观,又丰富了产品矩阵,EMC易倍加大了老客户复购率。

  在这些尝试中,他们发现基于自己原有优势来尝试成功概率高一些,也就是我总结的可迁移能力。

  Y最后建议,疫情下旅行社收入骤减,犯错的成本要尽可能低,不然会让原本收入减少的公司雪上加霜。

  上个周末我帮忙干了一点家务活,想把装在阳台上的空调主机移出去,原来开空调的时候阳台根本不能站人。

  后面发现移机要把铜管从封闭式阳台的窗户穿出去,难度很大,玻璃是双层钢化抽真空隔热的,不好打洞成功案例。

  我在58同城找的商家报了1200元换一块玻璃的价格,我觉得很离谱,但我没办法,谁要自己不会换呢?

  旅行社发展方向从信息不对称到专业不对称,是我俩的共识,老前辈年过六十,仍然目光如炬,看得很远。

  年轻人喜欢挑战自我,玩点刺激的,但就像我不会自己换阳台上的真空玻璃,你自己爬上四姑娘山试试?

  专业户外领域有极高的技术门槛,游客想玩但自己搞不定,这时候户外+旅游机构的机会就来了。

  “+旅游”肯定是对的,但到底加什么,要考虑这个领域的专业门槛,否则又会跟常规产品一样开始拼价格了。

  疫情后D及时调整方向加大户外产品开发,2020年国庆户外路线年国庆户外路线人,这两年下来公司户外产品客户是增长的。

  告诉大家一个气人的数据,就在2022年全行业停摆期间,D的四姑娘山线路,周末还是照常发团的,每次100-200人。

  这跟天府之国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关,原因我在上一篇文章《五一“名存实亡”,如何破局而上?》已经总结过了。

  当然不是所有尝试都会有效果,但尝试总会有新的收获,哪怕是验证了这条路走不通。

  轻户外+露营在年轻客群中大热,D公司在疫情这两年能活下来,是把户外路线不断优化,往轻奢户外方向走。

  产品仍保持了足够的专业性,D反复强调在他们的协助下,我这个180斤的胖子也能登顶四姑娘山,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试一试。

  同时,他们也在和专业机构组织主题活动比如徒步节EMC易倍、登山大会、露营节,让活动本身更丰富、更好玩、参与性更强。

  他们本来是传统的北京地接社,但早在2017年他们就率先转型了,去了祖国的北疆。

  那年L从北京跑到内蒙古,在距京大概400公里的地方,承包了一个度假村,接自己团客和少许散客。

  扎根在内蒙古乡村,他们本意是发掘隐藏其中的原生态景观,作为产品“去景区化”的布局。

  随着跟当地老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发现可以和牧民深度捆绑,把文旅产品和农副产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产业链。

  行业的外部环境越恶劣,L转型“农业+旅行”的决心就越大,今年春节前,他们在老乡手里买了300只乌珠穆沁黑头羊羔,再托管给他们代养。

  L最坏的打算是,万一行业全年都没有起色,年底把这300只羊卖了,除去开支,口袋里总能留点钱回家过年。

  受疫情影响,L公司旅游方面的成绩并不理想,加上内蒙经营周期很短,678月出疫情全年就瞎了。

  在维持每年内蒙主题游近千人次的接待基础上,倒是农业方面,L的业绩目前势头良好。

  他养的300只羊,一大半已通过同业渠道预订了出去,我问他卖完咋办,他说再从老乡手里收购就是,3000只都没有问题。

  补充一点,乌珠穆沁黑头羊是内蒙锡林郭勒盟特有的品种,以肉质嫩口感好而名扬全国,选品他们也选对了。

  第一,做后勤保障团队;随着疆、藏、蒙大热,少数民族目的地跟内地仍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和较高的沟通成本,需要当地向导来保障安全。

  酒店、车辆、景区等组团社可以直采,但是后勤保障这一块,很少有组团社能够做到直采的。

  第二,打造自己的达人;经过多年“去中间化”,很多游客都倾向于直接找“当地人”。

  地接社可以帮“当地人”解决流量来源和服务标准化的问题,然后像经纪公司签艺人一样把他们签了。

  第三,直接做资源方;很多人都认为做资源方需要砸很多钱,但其实有些资源是很便宜的,甚至不用花钱。

  关键在于要有耐心和观察力去干这件事情,他们开车在草原上发现了很多小众美景,然后搭建自己的产品场景,效果好、成本也不高。

  方法其实不那么重要,生产方法的逻辑更重要;逻辑也不是那么重要,看穿逻辑本质的思维最重要。

  刘润老师说,一分钟看清事物本质的人,比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命运注定是截然不同的。

  不是这个行业赚不到钱了,而是原来赚钱太容易了,之前靠运气赚来的钱,现在就会凭实力亏掉。

  任何时候企业之间的竞争,都是认知的宽度、高度和深度的竞争,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启发。